用稀溶液解释施肥过多烧苗-用稀溶液解释施肥过多烧苗的原因

什么种青菜时撒肥料,容易烧苗?

青菜烧苗会呈现为生长停止或明显减慢,植株叶片发黄,质地变软,边缘卷曲,叶片尖端逐渐枯黄,茎也会表现为节间缩短,颜色变黄。

会导致青菜烧苗有几个原因:

1、温度高的时候施肥,比如说中午

2、用没有发酵过的农家肥或者是氨肥

3、施肥太多或者离青菜根部太近

地栽施肥过多烧根怎么处理?

1. 清洗根部并换盆

2. 浇透水或浸泡

3. 冲洗

植物出现肥害时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 地上部的枝叶迅速萎焉,叶色暗淡

2. 地下根系变色,腐烂

一旦植物发生肥害我们要怎么办呢?

1、清洗根部并换盆:立刻把受害的花卉脱盆,把根部清洗干净,并剪去受害部分的根系,对于萎焉严重的枝叶剪去一部分。然后再池底更换培养土,重新上盆,浇透水。并将其放到阴凉处,不要让阳光直射,每天喷水3-5次,保证植株上下水分平衡,直到花木恢复正常生长为止。

2、浇透水或浸泡:对于一些名贵木或根系娇嫩的花木,不宜洗根换土,应该立刻对受害花木连续浇水2-3次透水,以便排出高浓度肥料。

3、冲洗:将花盆放到流动的清水中冲洗1-2小时,水面要高于盆面2-3厘米,以便迅速降低盆土的肥分含量。

如何正确的施肥

施肥要“七分水,三分肥”,尤其使用复合肥时,浓度要在0.1%-0.3%,然后用喷壶盆喷到盆土上,不要喷的过多,以溶液从排水口流出为宜。

固态肥料要根据植物大小和花盆的大小适量使用。棒状的专用化肥一般花盆直径在10cm左右的埋入1-2个。如果花盆直径大于12cm,埋入3-4个。

一般的追肥浓度较低,如尿素的喷施浓度要低于0.1%,过磷酸钙的浓度要为0.1%-0.3%,硫酸亚铁的喷施浓度为0.2%-0.5%,微肥浓度为0.1%-0.2%。

三首玉的三段论

一是多浇水

多浇水可以有效稀释肥料的浓度,缓解票根状况。

二是用生根保护

在水里加上生根粉可以***根部恢复生机。

三是重新移栽

剪刀把地栽烧坏的根剪掉重新移栽。

浇水解害。

如果农家肥烧根造成肥害,植株出现萎蔫时,要查看温室中的土壤干湿程度,如果土壤湿度大,不能马上浇水,如果此时浇水很容易造成根系沤根情况,加重危害;如果土壤干湿度合适,可以迅速浇水,缓解危害,但是不宜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

喷施调理剂。

施用农家肥遭受烧根的植株长势都很弱,在光照强烈的情况下还能造成萎蔫,建议广大菜农朋友叶面喷施甲壳素+细胞分裂素+磷酸二氢钾,补充叶面营养,增强植株抗性,促使植株快速恢复长势。

烧苗的原因是施肥不当和土壤问题

施肥增加了土壤水中盐的浓度,或是化肥与根系直接接触,使得根系周围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本着水分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流的原理,根系中的水分外流到土壤中,使种子或幼苗的根中的水外流,造成烧苗。须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其次,有机肥必须腐熟。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鸡粪,带有大量的盐类、病菌和虫卵等,增加病虫防治的难度和成本,且容易造成蔬菜烧根烧苗。

土壤中的离子浓度较大,超过作物细胞中的浓度,从植物体中吸收水分,从而使作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表现为萎蔫缺水症状,称为烧苗。

施肥的深度和与***的距离未把握好,不要***用‘种肥同床’或‘肥在种下正深位’的施肥方法。否则易烧苗。

扩展资料

1、对于严重无法挽救的作物要进行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并注意避开原来施肥的位置,以防止再次中毒。

2、水稻等水生作物中毒后,要立即***取勤灌勤排的方法换水,排除缩二脉,降低浓度。适量的浇水。浇水时间早上为宜,水量不宜过大,避免进一步烧根,加重萎焉状态。

3、排毒后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秧苗生长,也可喷施浓度较低的叶面肥。或***用相应菌肥。


用稀溶液解释施肥过多烧苗-用稀溶液解释施肥过多烧苗的原因

施肥过量对土地栽种来说,轻则减产,重则直接导致种植物“死掉”(没有收成)。一般来说,地栽施肥过多处理方式,分为三个阶段:未种植农作物之前,已经种植农作物,种植农作物过后。

未种植农作物之前发现施肥过多,主要通过观察土地野草和土地发现,开挖过程中,发现野草根系变色,地表下土地颜色、状态异常,等。这个时候,处理方法,应及时多浇水,使土地中微量”植物中毒元素“含量降低。

已经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发现施肥过多,主要通过农作物根系、叶子颜色、长势等判断,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做以下处理:1.适量浇水,降低土地中微量”植物中毒元素“含量,但切记不能过多,因为水过多,亦容易导致农作物根系浸泡、腐坏等;2.请教当地农科所或农业局等专业机构,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出土地某种”有毒元素“,然后针对性地对土地进行二次施肥,中和、减轻该元素对土地农作物的影响。

种植农作物过后,即已经收获农作物过后,应该多用基肥,如人畜粪尿等,充分腐熟,将土地进行深挖,或开沟,充分发挥肥效,解决长期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iruitouzi.com/post/839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