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能力?
您的提问当***别强调了初三学生,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孩子要中考了,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呢?
其实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孩子,阅读对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这句话就指出了阅读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同时指出阅读是要有方法的进行阅读。那怎样指导孩子有方法的阅读呢?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三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而且内容紧、课业难、作业多,孩子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进行阅读,这就要培养孩子把平时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比如等车的时间,午睡之前等,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会有可观的阅读量。
2、养成有选择的阅读的习惯
一是因为初三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有限,实在是不容随意耗费;再者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书存在鱼目混珠的状况,所以 一定要认真审慎的选读品味,高质量好的书。
阅读不能进行囫囵吞枣的阅读,也不是光看热闹的阅读,而是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指导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
1、边阅读边做笔记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做强调壁纸夏下划线或者利用空白处。
把优美的词句画划出来,在不懂或者不认识的字旁边做上着重标记,利用空白处写出阅读时自己的感悟,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真正的通过阅读吸收知识,提高修养,学会思考。
2、训练孩子通过阅读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的能力是重要的,但是能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它基于孩子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立的思考。
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所以孩子如果能提出问题,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的。
再者,只有经过思考才会提出问题。有些孩子在阅读中,由于习惯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自己根本不思考,即便是想提问题,也不知道从何处提起。
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有些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怎样提问题,从何处提问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引导孩子:
- 比较法:比如阅读了两本名人传记,那么找出找一找这两个人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样的不同点?学会比较法提问。
- 逆向思维法: 也可以把读到的内容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是对常规习惯思维的一种挑战。比如:
- 学习考试中阅读理解是怎样提问题的:对用词的理解,对文章题目的感悟,对段落之间的梳理等等都可以提出问题。
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正是孩子“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开始。
3、训练孩子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
对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书籍,可选择泛读、速读,一目十 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可进行精读、细读,反 复体味,品味精华;对诗歌、散文类可进行诵读,悟其精妙培养语感等。
三、指导孩子对阅读进行有效的反思和积累
学而时习之才能温故知新。读书是一个道理,不能只贪多图快, 而是要不断的反思积累。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制作课外阅读卡片,把一些优美词句、励志格言、写作手法、所感所想通过小卡片记录下来,方便携带,随时阅读,对孩子的积累和语文修养大有裨益。
四、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把阅读功利化
由于孩子面临着考试升学的压力,所以在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把阅读只是理解为积累知识,提高分数和学会答题技巧。而阅读的功利化直接导致阅读面的狭窄化,过分关注课外阅读的应试功能会导致孩子丧失阅读的兴趣。
2、不要把阅读指导简单化
如果过于关注课外阅读对语文考试的应试能力,那么家长和老师在具体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就完全是寻章摘句,死记硬背,这种课堂话的课外阅读,孩子既得不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也掌握不了终生受用的阅读方法。
3、不要把阅读形式化,效果表面化
阅读的功利化导致她对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培养读书的兴趣无能为力,课外阅读的效果只是提高考试分数,出现表面化。
书籍是我们一生的伙伴,阅读是我们与好友的交往方式。不是因为我们有所图才阅读,而是因为我们热爱,所以我们阅读。
孩子初三,面临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也正在经历人生中品格形成、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不要只为了考试而阅读,而是我们有幸遇上它,爱上它,并一直陪伴她。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我们共勉:“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关于阅读能力的题目一般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包含:注音、组词、写字、近反义词、词语解释。对于这些题目我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平常的积累。学生应该有个比较正式的笔记本,及时把字词记在其中,以便于复习。当然如果学生这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话,就必须下一番功夫。我们班有个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在外面上学,转了3个学校,基础知识比较差一点,我建议他每天抄写10-20个词语包括多音字等(可以找些参考书,都总结的很好),他坚持了一个学期,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学生愿意学能坚持是关键。
对于主观题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要求在短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这样的题目很容易找出来,一般都会有关键词语,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语句会在文章的开头或起点段落,或者是在某个段落的开头及结尾句子。第二是自由发挥的题目,一般会问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你是怎么理解的等等。这种题目其实是通用的,比如写景色的文章一般回答是:表达作者对......的热爱,再比如写人的一般回答是: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精益求精、学习刻苦的精神。只要是一类的文章回答基本相同。
最后建议,找一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书,最好能分类训练,孩子训练完之后,要引导他进行总结,按照相同的类别化繁为简进行记忆。
1
远离让你分心的事物。关掉音乐和电视。去安静的图书馆,或者自己一个人的房间里。
2
准备一张可以记笔记的纸张。记笔记,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为了准备一堂课而读书,那么最好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如果只为了休闲***而读书的话,随便准备一张纸就行了。
将你记忆中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小节,甚至每一段落的内容大致记下来。如果你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的话,那么就不需要这么做,偶尔在需要的时候记一下笔记就可以了。
不需要记录得太详细,你又不是在写***。另外,也不要记录得太稀少,这样你自己仍然无法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故事串联起来。
当一件大事发生时,或者一个新的人物出现时,以及一些奇怪的小事情发生时,把他们记下来。
试着将人物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再另一张纸上勾勒出故事的大致时间线。
3
偶尔停下来,阅读以下你记得笔记,看是否能够连贯起来。一天之后,再读一下笔记。如果你的笔记完全不合逻辑,对你没有帮助,那么说明你需要重新记笔记。
4
思考故事的主题或者作者的意图。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因为这样你对于故事会有更深的理解。
阅读和记笔记时,你可能会自问的一些***设性的问题:
主角从后门把猫放出去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还是只是作者随意这么一写,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为什么作者把故事的开端设定在墓地?这种设定是否暗示着主角什么样的命运?
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表面看来,他们是死敌,但是有没有可能他们实际上很喜欢对方呢?
阅读完一个章节和段落后,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可以增进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预测一下答案会是什么样的。当答案揭晓时,问一下自己书中有哪些暗示这个答案的细节。
5
把笔记都放在一起,以便到后来再查看。把同一本书相关的一张张笔记用夹子夹起来。如果你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的话,要在每一页的页眉处写出段落章节。
对于阅读个人感觉,还是需要一些苦办法,一些笨办法,网络中出现了一些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有效阅读这一类的书籍,对于孩子来讲,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理解,没有基础的记忆能力,它们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花拳绣腿而已。
在这里我们要比较的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读书人,他们形成了一种过目不忘的能力,难道真的是记忆力天生的好吗?还是中国古人比我们现代人要聪明?为什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出奇的好?真的是他们的知识丰富吗?我想这些都是否定的。
根本答案在于,我们的中国古代人,他通过的学习方式,看似呆笨,实则有效,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讲,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一个精神,如果有了这一个精神,那么对于一些阅读,一些理解也是非常容易的,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由于其他学科的影响,已经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如何提升阅读效率,只能变成了一种镜中花,水中月。
当我们在寻求技巧和方法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寻求一种逃脱的机制,这种机制之下,它就是一种欺骗的机制,他会告诉我们,如果掌握了某种方法可以怎么着,但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
读书方法那么多,看过读书方法的人很多,但是最终从读书方法中受益的人有几个呢?以这种方式来要求初中的孩子,来掌握一些所谓的快速技巧,真的能可以吗?
所以我给提供的方法。原来还是最古老的方法。把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古诗文词,全部背下来,把课本中需要精读的课文,认真的读一读。把一些推荐书目中的内容,如果没有时间读的话,就想办法找一些他们的阅读体会,找一些他们的读书笔记。
时间紧迫,我们只能,相等的时间内寻求成绩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快餐时代。每个人都被我们的时代推着向前走,初中生也跑不开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