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废弃物主要有哪些?如何循环利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种植业产生了很多废弃物,主要有玉米秸秆,豆类秸秆,棉花秸秆,薯类藤蔓,农田残膜等。如何循环利用这些废弃物呢?下面我跟大家说说。
1、可以用作饲料
开发和应用秸杆饲料转化技术,不仅可以开发新的饲料来源,还可以提高饲料质量和饲料效效。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分解利用农作物残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和有机酸等,提高秸秆的可饲料性和营养价值。
目前,山东地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深混还田,秸秆饲料化技术,研发了秸秆热解炭气联产技术装备和秸秆捆烧半气化供暖装备,提出了分散型村落单户供暖,中心村集中供暖,城郊型村镇集中供气等供暖模式,在我国北方10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为北方村镇秸秆清洁供暖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2、废弃地膜可以废物利用
地膜栽培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伴随着农膜使用量增大,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大量废弃地膜随意弃置,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影响作物生长,造成***浪费。
废弃地膜可以回收。回收后的残膜通过晾晒,粉碎,漂洗,切粒等,加工成其他塑料制品的原料,依旧保持着塑料原料的化字性和良好的综合材料性能,可满足吹膜,拉丝,注塑等技术要求,加工成各种膜,管等制品。还可以把残膜通过高温催化处理,从中获取汽油,柴油等可用燃料。
我所知道的种植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就这么多,由于水平有限,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您好!我是“山寨农夫2020”,三农领域创作者。
农业(种植业)废弃物主要就是秸秆。因工作原因,多年组织、领导、参与了秸秆问题几乎全链条的工作,在秸秆问题上可以说是绝对权威的。
秸秆问题已经是个社会性难题,年复一年、严禁不止,足以见其解决难度之大,真可谓是“遍地秸秆处理难,***头痛百姓烦”。秸秆问题难在收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化利用难。目前秸秆转化利用主要是“五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实际转化率都不高。二是收获存储难。主要是品种选择、分散经营、降雪因素的影响。三是农民种地难。大量秸秆留在地里农民无法处理就不能播种,这实在是个民生问题。四是禁烧监管难。农村地域广阔,难免鞭长莫及;加之农民出于无奈,与干部“斗智斗勇”,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五是政策到位难。如上所述,秸秆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许多政策又是“政出多门”,往往又缺乏针对性,“点”上、“线”上的政策投入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东北一些地方***推出秸秆粉碎还田的解决方案并大力加以推广。理论上讲,秸秆还田从长远看是个大的方向,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使耕地得到保护。但在东北现实生产中,这个方案不切实际。一是目前农民使用的粉碎机械马力不足,玉米秸秆粉碎不充分,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不宜保墒,甚至影响种子发育生长,造成减产。二是平均气温低,还田后当年不能有效降解,形成垃圾造成土地和环境干净污染。三是直接粉碎还田使土壤中害虫的病菌越冬基数大增,加剧病虫灾害。四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形成机械规模作业。
秸秆处理真的是个大难题,这里跟大家说说小秸秆的大难题到底有多难。
一是转化利用难。目前秸秆转化利用主要是“五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
燃料化目前主要是生物质电厂和居民燃气两个方面。从生物质电厂看,由于上网电价、入网指标、成本控制、政策补贴等许多方面都不尽人意,一般生物质电厂自身生存都很困难。收购秸秆时收购价格低、检验标准高、结账周期长。如此种种,生物质电厂实际秸秆利用率不高,消化秸秆比例不大。居民燃气利用受改造费用、使用成本、生活习惯、加工造粒等因素影响较大,推广难度也相当高。
饲料化主要是将秸秆粉碎黄贮,做牛、羊等草食动物粗饲料。由于秸秆收获、运输、加工、存储等因素限制,难度也很大,而且还受养殖业规模限制,实际利用也不多。
基料化是将秸秆粉碎后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压块,做食用菌生产的基料。受市场容量、生产技术、场地厂房、资金投入等因素制约,实际转化利用率也相当低。
肥料化主要是将秸秆粉碎还田,这在东北不切实际。也有与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共同生产的有机肥,由于成本较高、性价比低而不受农民接受。
原料化是指将秸秆通过物理、化学等工艺,将秸秆转化为酒精、汽油、板材等材料。目前这方面成果很多,技术上相对成熟,但多数成果要么投资很大、要么经济性差。加之新的产品和技术还需要人们认识和接受过程,真正形成产业也很难。
其实,秸秆转化利用形成产业了,秸秆问题也就解决了。解决秸秆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秸秆利用产业上。(这方面有成熟的经验)
二是收获存储难。首先难在秸秆收获,这也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以东北地区玉米秸秆为例,由于现在农民大多种植“越区品种”,玉米生育期较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一般为32%——38%),无法进行籽粒收获;此时秸秆含水量更高(一般在45%以上),直接收储会导致秸秆腐熟发热甚至自燃,失去使用价值还会造成污染。所以收获时先将秸秆倒在地里自然降水,然后用捡拾机收获秸秆。这样就会有如下问题:第一,受降雪影响秸秆捡拾时间短(吉林省多数地区平均每年有效收获秸秆时间为50天左右),机械利用率低;第二,捡拾机收获的秸秆灰份高,不利于下游转化利用,还需要筛分;第三,秸秆收获后因防火、防水等条件制约,存放要求严格,管理成本很高;第四,后续造粒等加工成本也不低。如此种种,从事秸秆收储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三是农民种地难。大量秸秆留在地里农民无法处理就不能播种,这实在是个民生问题。
四是禁烧监管难。由于农村地域广阔,难免鞭长莫及;加之农民出于无奈,与干部“斗智斗勇”,根本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五是政策到位难。如上所述,秸秆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许多政策又是“政出多门”,往往又缺乏针对性,“点”上、“线”上的政策投入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到此处,本人都觉得实在是难。但只要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系统解决,就一定会有解决办法。
解决秸秆难题最终必须依靠秸秆利用产业的崛起。
实践证明,秸秆“五化”利用中的前“四化”在目前阶段都很难有大的作为,原料化中蕴藏着巨大潜力,稍加扶持可迅速形成产业集群、巨大效益。基本模式如下:
将秸秆通过生物降解产出酒精、沼气、木质素。酒精、沼气可直接作为清洁能源,也可精深加工,向精细化工发展。木质素再次添加秸秆粉做新型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建筑、装潢、家具等多个领域。整个过程中,酒精和沼气是亏损的。木质素加工产生利润。这是一个“龙头”企业的基本架构。该架构可形成“秸秆收储、秸秆造粒、生物化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家具家装”等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另外一条技术线路是:从木质素开始,通过生物炼化生产汽油、柴油。上述产业技术成熟,即将投入生产。
同时,秸秆利用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农民加快种植“供给侧改革”,变秸秆收储为“秸秆种植”,促进一产的提质增效。农民还可以从事秸秆初级加工、承接材料项目吸纳就业。“三产联动”的格局得以展开。
以东北为例,一个50万吨的秸秆酒精项目可消化秸秆约400万吨,其转化利用水平是极高的,基本可以解决一个地级市一半左右的秸秆。
这种模式一旦成功,可能成为东北农村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模式。
(如感兴趣可参考我的百家号与头条号,也可以私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