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初一,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年级前10,但每次考试出现点小问题,我就会发火,过后又觉得自己过分,我该怎么调整心态?
你好!其实这个问题你自己已经有答案了。是啊!你做的很过分,我不赞成你的做法,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能没个错,难道你就不犯错?
大前天我发了一个微头条。时间写成了2020年12月28日,整整提前了一年,闹了一个大笑话。检查的时候,我自认为时间不会错,连看都没有看,只是检查了内容,最后直接发出去了。
几个小时后,阅读量过万,点赞量也不少,被评为优质内容,还奖励了五元钱。其他人也许碍于我的面子,也许不屑一顾,只有一个朋友留言指出来了。
我是一个典型的处女座,完美主义者,要是放在以前,我能纠结几个礼拜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好在我现在已经有意识的慢慢纠正了。其实没有人不会犯错,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因为女儿出点小问题,你就大吼,这种做法的后果很严重
我侄子上中学时和你女儿一样优秀,也是年级前十名的学生,后来考取了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但我搞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老父亲说,娃压力太大,整天神经绷的太紧,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他宁愿让孩子上个一般大学。
不同的是,这孩子压力都是自己给的。考试出一点错,就气得直跺脚,想扇自己耳刮。或者把自己关进房子,一天不吃饭,说是要闭门思过。用我母亲的话就是,把劲都用在学习上了,个子都不长了。
咱们一般人认为能进那么好的大学,肯定心满意足了。可实际上这孩子并不高兴,整天很郁闷,成天为学习担心。即使在大学被评为“三好学生”,他也高兴不起来。用我儿子的话说就是,怎么活的那么累?家人都担心他会崩溃。
成绩好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要求就严格,你再这样大吼,孩子会很沮丧,丧失自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可能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都是有先例的,并不是危言耸听。
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分,建议你这样做
1.赏识女儿的优秀
都说上了初中后,女孩子的成绩会下降,你女儿仍然能保持年级前十名 ,已经非常优秀了。你应该为女儿的优秀而感到自豪,大声告诉女儿,你以他为荣。
2.和女儿平等交流
放下身段,心平气和的和女儿谈谈,听听她的心声。直接对她说,她考试中出现的一点小问题,你能理解,也很正常。如果她能再细心一些,再少犯点错误,那就更棒了。
3.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估计在生活中你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自律的人。凡事都有两面性,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好, 这样有它的好处。但这样的人也活得比较累。我们应该洒脱一些,享受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重申我的观点
女儿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前十,你应该感到骄傲。对孩子每次考试出现的小问题,你应该理智的对待,千万不要发火,以防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从而得不偿失。你还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不每次事后后悔,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您的孩子已经够优秀的了,您对孩子的要求的确是有些太过苛刻了。
其实,这样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并不利。
虽然您的孩子成绩排在全年级的前10名,但是您的心理期望值还会更高一些,所以就很难接受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为在你看来,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克服的话,她的名次还能再进一步。
其实,这是一种期望值过剩的心理,这种心理现象是负面心理情绪,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您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她能排在全年级前10名,那她考试也一定是认真对待了,只不过考试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现象都非常的正常,没有那一个学生敢保证自己在考试中就不会出错。
关键是出现问题以后该如何面对,帮助孩子分析存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这才是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孩子从一个高度推上另一个高度。
一味的指责、批评,只能让孩子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批评多了,指责多了极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对家长的批评已经完全的麻木了充耳不闻;
二是产生考试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一旦定势,就会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因为每一次考试孩子都会战战兢兢生怕出错,生怕家长的指责,批评和教训,越是这样越容易犯错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另外,您的孩子目前才在初一,她的成绩虽然排在全年级的前10名,但您必须明白初中阶段的风水岭是初二。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拉开差距的年级是初二年级,初一年级能够排到前10名的学生,到了初二年级未必就能够稳居前10名不变。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的学习稳步提升呢?
家长的信任、支持和不断的鼓励,是孩子产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
您的孩子目前的学业成绩已经非常棒了,这时候再不能过多的对孩子进行指责,教训和批评,应该更多的给孩子信任,支持和不断的激励和鼓舞,让孩子学习有动力,有信心,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孩子的学习优势,才能够不断激发孩子超前的动力,才能够在初二阶段平稳过渡,最终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但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于牵强,承认孩子的不完美,其实是在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一个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是经不起风浪的。
我叔叔家的堂弟,从小就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我印象中考上从来都是前三名,家里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屋子。但只要有一次考试不太好,比如满分100分,他只考了98分,这样的话他父亲就会***雷霆,认为那2分根本就不应该错,每次堂弟都是以泪洗面,偷偷的在房间里哭。就这样熬过了中小学时代,最后也是以完美的分数考入某顶级学府,但遗憾的是在大学期间因为未拿到奖学金,精神抑郁,最后到了割腕的地方,在学校的要求下目前在家休学,可以说他的发展基本上希望不大了。
按道理说,不管你多么优秀的进入大学,到了这些顶级学府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如云,自己拿不到奖学金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但堂弟却钻了牛角尖,无法经受这样的挫折和打击。我想这就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对他造成的影响,父母要求孩子完美,孩子也认为必须要完美,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期待。
具体到你家孩子,你都承认你家孩子很优秀了,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前十名,如果这是不错的初中,这个成绩已经是处于最完美的状态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还有更高的期待吗?试试这样做:
1、小问题不要发火,你要反过来给孩子释放压力。对于优秀的孩子,出现小错误,他们内心往往是有感觉得,并非麻木不仁,如果此时父母再继续喋喋不休,事实上对孩子的内心是极大的伤害。
2、遇到孩子经常犯的小错误,可以***用谈心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来避免小错误。
3、要把精力更多放在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上,对于学习本身就很好的孩子,父母真的不应该干预学习太多。你要当心的是他们的身心和思想状态,如果身心健康和思想状态出问题,再好的成绩也会短时间内滑坡。
4、孩子在学习上犯错误,你内心应该是高兴的才对,如果学习一直是处理顺利的状态并非就是好事,一个长期在陆地上行走的人,如何去应对大海上波涛汹涌?
总的来说,不要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完美无缺,让孩子多经受一点挫折,这样孩子的优秀才能继续保持,不要让完美的期待毁了孩子的一生。
大家认为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教育话题,请关注我哦
真羡慕题主有这样的一个优秀女儿,从题主描述的情况来看,我们找几个关键词:初一、优秀、前10名、小问题、发火、后悔。我们对这个家长和孩子的情况做一解析,怎样做最佳父母。
1、正确对待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不能苛求,做和谐母子。
俗话说: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就经常说:自己家的孩子是最好的,是最优秀的。我们姐妹几个是在母亲的鼓励和欣赏中长大的,我们各个自信、阳光、快乐。
进入21世纪,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凑在一块议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如果某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就特别骄傲和自豪,俨然比其他的家长高了一截,其他的家长也非常羡慕。
可是如果谁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这个家长就觉得在其他家长面前没面子,抬不起头,灰头土脸的,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孩子,更不愿让别人问起自己的孩子,仿佛自己家的孩子很丢人,干了什么坏事似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初一的孩子每次考试如果没有失误,每次考试都前几名,家长就很开心;孩子考试偶尔一点失误家长就接受不了,忍不住发火训斥孩子,甚至体罚、家暴,这样的行为会严重地伤孩子的自尊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不完美,家长就完美吗?
所以家长要理性地对待孩子的不完美,对孩子绝不能苛求。接受孩子的失误,帮助孩子正确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孩子才会乐意和家长沟通,亲子关系才会和谐,有利于解决问题,这才是正路子。
2、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只关注她的学习成绩重要的多,不要把最好的成绩作为追求目标。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品,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定好位,明白哪些事情父母必须做,哪些事情父母绝对不能做。必须做的这些事情和绝对不能做的这些事情,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搞清楚以后严格执行,这一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上海男孩潘沈涵就有一个最会定位的父亲,1999年出生的潘沈涵受父亲的影响,励志考同济大学做一名建筑设计师,可是在中考时报考的10所高中全部落空。这对他打击很大,整天以泪洗面,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门,感到前途很迷茫。
潘沈涵理智而大度的父亲给他指明了方向:读不了普通高中没关系,能学个一技之长也是好的。他给儿子物色了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这所职业学校,学园林设计。
(潘沈涵)
在这所职业学校,潘沈涵如鱼得水,参加了2017年在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金牌,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免试获得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入学资格,三年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习,最终将成为获得双校学位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潘沈涵成功逆袭的总导演就是他的父亲,在孩子处于低谷时,不责备、不放弃、理性分析帮孩子规划人生,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任何体罚行为不但不能教会孩子适当的行为,也无助于他们的学习,而且会降低孩子的情商。
一个人的智商固然重要,但是情商也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社会人,需要有较好的情商才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体罚会降低孩子的情商,而且会削弱孩子的自制力,导致他们的行为更加糟糕,这是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
孩子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有失误,家长的行为如果失控,忍不住发火,甚至体罚孩子,从家长的角度来理解可能觉得这种方式能够使孩子迅速的服从。但是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行为能力明显降低,会损害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情商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自制力越来越差,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
所以最佳父母定位是:不攀比、不放弃、不失位、不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