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老农会在雨后就给种的菜浇水呢?下过雨后蔬菜不缺乏水分,为什么要浇水?
雨后还给蔬菜浇水,一般是蔬菜需要水分,但雨水没湿润够,趁势浇水让蔬菜吸收个够,这点就跟人工降雨有点类似,初衷都是往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方面考虑,本来天气预报自然降雨雨量小,雨量小的话到时候地里的农作物没得什么湿润影响生长,而观测到云层等条件正好适合发射人工降雨,于是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之后下的雨大大的湿润了土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蔬菜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水分可不少,为让蔬菜生长好,平时农户一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天或者几天浇水一次,而不是特地等待自然降雨来湿润;若恰巧需要浇水碰到下雨的话,雨水能大大的湿润菜地,若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农户是没有必要再额外的在雨后还给蔬菜浇水的,毕竟蔬菜及土地已经吸水饱和,地里甚至有明显的积水还没有排出去,再人为的浇水,水外流、积在地里,既浪费时间去浇水,本身也浪费水,而且还容易导致蔬菜沤根生长慢掉叶等等,农户可没闲功夫做这样的事情,乡居小菜自己也种植蔬菜,有一定的感触。
那为什么说是降雨雨水没湿润够才在雨后浇水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毕竟是自然降雨,雨量大小持续情况不是我们农户所能决定的;蔬菜从播种开始就需要一定的水分参与,土层土壤要有一定的湿度,太过干燥,蔬菜生长差,而温度、光照、风吹等自然条件影响水分蒸发流失,蔬菜及生长所在的土壤会流失一定的水分,像高温热晒的夏季、干燥但大风多的冬季,水分更是蒸发流失快,早上浇水,傍晚就干了不奇怪,而期间有些蔬菜叶子稍变蔫、土壤干燥泛白,摸着明显起粉。
浇水上,农户是隔一定时间才浇水一次,期间蔬菜及土壤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缺水,需要补充水分,降雨雨量小,蔬菜叶子吸收到的水分还是不够,土壤呢,只是湿润了薄表层,跟根系密切接触的土壤没有湿润到,土层还是缺水;若是降雨湿润的表层泥土,泥土变得比较松软而不是还干着结硬,而且看后续天气没有马上转晴热晒那么快,有需要是可以浇水的,因为这时候浇水,浇到菜叶上的水可以更好的被菜叶吸收利用,浇到地面上的水也可以更好的下渗被吸收;这就有点像放在厨房的叶菜有点缺水发蔫了,我们往上面淋些水,之后能看到蔬菜稍变得水嫩些了,若是把蔬菜直接放到水盆里泡水,它们吸水恢复完全水嫩更快;反过来呢,若是没落几滴雨,菜叶都没怎么湿,土壤就更不湿了还是干硬结着,而且后续很快就转晴出太阳热晒的迹象,那就没有必要在雨后浇水了,免得适得其反。
什么情况下的蔬菜需要在雨后浇水?
蔬菜生长有不同的阶段,刚开始比较小棵,之后越长越茂盛,那什么情况下的蔬菜需要在雨后浇水呢?一般是两种。
植株间空隙比较明显的蔬菜
植株间空隙比较明显的蔬菜长得还不是很茂盛,或者是生长茂盛了,但刚***摘过茎叶没多久,这样的话遭暴晒等影响,菜地容易缺少水分,当自然降雨使得表层泥土有些松软了,雨后再浇水下渗吸收量大,外流少,不用先松土,正好方便呢。
播种出苗,苗还偏小的菜苗
菜苗还比较小棵时,根系及地上茎叶都非常的水嫩,土壤缺水了还继续遭暴晒,土壤温度高些,植株容易蔫着枯萎的;像在热晒的夏季播种蔬菜,太阳从一大早晒到傍晚,而播种的地方又没有弄什么遮挡物防晒,需要天天浇水不奇怪,而浇水次数多了,白天随着太阳暴晒,几天下来,表层泥土容易变干、结,再浇水时,下渗慢又少,下面的土壤没有得到很好的湿润,若是降雨把表层泥土湿润得松软,直接人为的浇水,水下渗湿润土层,菜苗进一步生长更好。
而生长茂盛,株行间遮挡明显的蔬菜,地面遭遮挡,水分蒸发流失慢一些,降雨雨量不大,就湿润了茂盛的地上植株,地面没怎么得到湿润的,不用刻意在雨后浇水,按照平时间隔几天浇水一次的频率该浇水时再浇水就可以了,乡居小菜生活在农村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子,而我自己种植也是。
有一句农谚您听说过吗?"旱锄田,涝浇园",就是说,天旱的时候去锄地,可以让杂草快速枯亡,同时也助于保墒,"锄头底下有水",锄地切断土壤水分的流失通道一一毛细管,让地下水不再流失,同时表层细土又起到覆盖保墒的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
而"涝浇园"是说,大雨过后,用清凉的井水轻浇一遍菜园,透地,降温,除菌等。
"旱锄田,涝浇园",其实是有时间的,那就是针对夏季而言。
像我们这里的大姜,这是一种爱水又怕水的蔬菜,经常浇,还不能有积水,否则就会坏醋。
如苗期,姜苗不耐涝,土壤积水既影响根系的发育,又容易引发姜瘟病和其他病害,所以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田间积水引起姜块腐烂。
夏天地温高,暴雨后,雨水很热,又造成地里空气不足,姜根,姜块很容易窒息腐烂。此时,姜农会在暴雨停歇后,马上排干净姜沟内的雨水,以浇跑马水的方式及时浇井水降温,这就是"涝浇园"。
再像夏季里栽培的大葱,在7-8月份经常遭到暴雨的袭击,常会发生沤根,黄叶,干尖等现象,所以要***取针对性的管理。
有些葱地由于施肥多,暴雨过后地面容易返碱,呈现油渍状,此时得及时浇清水压碱,否则会造成大葱烂茎。
如果不及时浇水,看起来地表层发白呈现干燥状,但表土下却是很湿的,地表油腻不容易散失水分,是***干,水分加盐碱就会把葱茎给盐渍了,造成枯茎而倒伏。这也是"涝浇园"。
水是蔬菜生长所必需的,蔬菜柔软多汁,含水量较高,产量高,比其他农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供应,但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种子发芽期要求有一定的土壤湿度,工***吸足水分而发芽,水分不足影响出苗,水分过大容易得猝倒病,烂芽烂种等。此时最好是畦面覆膜或覆害草苫,作物秸秆等,以防暴雨冲击,雨后及时排净畦内积水,可甭浇水。
幼苗期需水量较少,应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如果是夏季高温季节,遇大雨后及时抽井水浇跑马水,降温透气,促进根系生长。
蔬菜进入生长盛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但也是产品器官开始形成时,水分过多容易造成徒长,可少浇水,以土壤见干见湿即可。产品器官形成后,可勤浇多浇水。遇大雨注意排涝,高温时遇大雨需浇园降温,减少病害发生。
当蔬菜进入开花结果期,对水分的需求严格,水分过少容易引起落花落果,过多而出现田间积水,会使土壤氧气不足和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发热涝害或招致病害发生和蔓延。因此,在多雨高温季节,切要注意排水,涝后浇园,降温除病害。
菜农种点露天蔬菜很不容易,像我们这里的菜农,旱天一身泥,涝天浑身水,特别是夏季暴雨后,及不可待地去提井水浇跑马水。"旱锄田,涝浇园",其实是"夏季涝浇园,蔬菜长满田"。
为什么老农会在雨后浇田
“旱锄田”相当好理解,干旱时,土壤里的水分是通过一种叫做毛细管的结构,从地下向地表蒸发的,而给地除草,可以破坏土壤的毛细管,有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
相比之下,“雨浇园”听起来就有些矛盾了,其实原因有三:
一、通过浇水降温以减少无氧呼吸对作物的危害。在夏季,天气炎热,土壤的温度有时会达到40℃甚至更高,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很旺盛,而雨后的土壤含水增多,使得土壤中的空气条件恶化,造成植物缺氧。氧含量不足时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会破坏蛋白质的活性,从而使作物根系的细胞膜被破坏,根系吸水膨胀造成烂根。所以在雨后用含氧较高且温度较低的井水浇地,可以有效降低植物无氧呼吸强度。
二、通过浇水稀释,降低雨后土壤的酸性。混合了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雨会使土壤在一定程度上酸化,不利于作物生长,在雨后浇水可以稀释酸性。
三、防止施肥后作物的烧苗现象。为了防止烧苗,通常会在施肥后浇水,如果雨水不够的话,就需要进行浇水。
依据不同作物的习性,也会在雨后浇水。例如茄子在雨后浇水是因为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细菌溅射到作物上,造成茄子绵疫病的发生,浇水可以冲刷病菌,降低作物病害风险。
生产队的时侯,每个队都有一个专门的菜园,生产社员们吃的蔬菜。都是挑选本队种菜技术最高的社员在菜园劳作。广仁大爷种菜园多年,一直负责种植各种蔬菜,他的种菜经验都是多年摸索出来的,因此,我们生产队每年都能吃上又多又鲜的蔬菜。
广仁大爷有很多种菜的顺口溜,其中一句就是“旱浇田,涝浇园”。旱浇田这句话好理解,就是天旱了,庄稼缺少水份了,必须浇水补充水份。“涝澆园”这句话就不好理解了,下雨了,地涝了,地里不缺水分,为什么还要浇水呢?广仁叔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两种情况下,下过雨需要给蔬菜地里浇水。一种情况下是蔬菜结果季节,如果正是夏季,天气闷热,地表温度也很高。下雨以后会出现烂果烂叶,影响蔬菜质量和产量。浇一次水,会有效降低地温,保证蔬菜生产环境,减少烂果烂叶。还有一种情况是蔬菜幼苗时期,突降暴雨,飞溅的泥沙会把幼苗淤结,从而使幼苗死亡,浇水会冲掉苗上的泥沙,保障成活率。这就是老农说的蔬菜雨后澆水的原因。
“天旱锄地,下雨浇园”是农村谚语,它是劳动人民总结的智慧结晶,已经被经过实践证明,符合种植规律的农事方法。所以,每当下雨过后,老农便会到菜园浇水,虽然地里不缺少。
种地的事还是要讲究自然规律,所以缺不缺水,绝对不能仅仅看表面。雨量不同,蔬菜品种对水量的需求不同,都是决定着到底缺水不缺水。缺水不缺水看的是墒情,看的是外面的大环境和园子内的小环境。比如气温炎热的夏天,总体对水分的需求就大。外面处于湿润的环境,但自身菜园的土壤却水分不足,都是需要考虑的。何况,下雨之后,有的菜园不仅不缺水,反而出现洪涝,此时依然需要浇水。因此,雨后浇水大多情况与缺不缺水无关。
雨后浇水主要是为了处理下雨可能对菜园造成的灾害,比如,下雨中雨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包含这一定的盐分,而且还有空气中的灰尘和硫化物,这些成分极易造成土地的板结。而土地板结隔断了根系与地面的呼吸,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雨后浇园可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除了防止土地板结,雨后浇园还可以冲刷下雨带来的病虫害和污染,补充根系深层的水分,给蔬菜补充氧气,激发活力,特别配合施肥,更能达到促苗生长的功效。
综述:雨后浇园对于蔬菜的生长非常重要,除了补充深层的水分,还有排涝、防板结、去虫等作用。管理蔬菜是科学的体系,最终还是要辩证科学地对待。朋友,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