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蔬菜施肥的原则有哪些?怎么做到合理施肥?
蔬菜施肥的原则是有机、无机、微生物相三者平衡结合。做到以下几点施肥,蔬菜就施肥合理。首先是蔬菜基肥的目的就是改良土壤,提供养分,所以就以生物有机肥为主。追肥主要是提供养分为主,就以复合肥和水肥一体化的冲施肥。最后就是根外追肥,这三者相结合,就是蔬菜合理施肥。
蔬菜合理施肥的主要依据是:
①考虑作物的营养特性。不同作物或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其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玉米要形成l00k***量需要从土中吸取,而马铃薯产100kg块薯只需要0。
5kg氮(N)、0。2kg磷(P205)和1。06kg钾(K20)即可。 谷类作物和叶菜类蔬菜需氮很多,但豆类作物则需氮较少。因为它们自身有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又如香蕉需钾很多,但需磷较少。
所以作物营养特性是施肥最重要的依据。
②施肥必须根据土壤性质来进行,其中,着重要考虑的是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保肥供肥能力和是否存在障碍因子等情况。
③考虑气候与施肥的关系。
气候影响施肥效果,施肥影响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与利用。
蔬菜施肥为什么要以“三看”为原则?蔬菜的合理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这就是“看天看地看作物”的“三看”原则。
蔬菜怎样施肥
1、叶菜类蔬菜主要有***、青菜、菠菜、苋菜等。追肥以氮肥为主,但生长盛期在施用氮肥的同时,还需增施磷、钾肥。如栽培大白菜,开始进入莲座期和包心前的两次施肥是丰产的关键。若全生育期氮肥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组织粗硬,春季栽培的叶菜还易早期抽薹;若结球类叶菜后期磷、钾肥不足,往往不易结球。
2、果菜类蔬菜主要包括瓜类、茄果类和豆类,食用部分都是***官。一般幼苗需氮肥量较多,但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徒长,反而延长开花结果,导致落花落果;进人生殖生长期,需磷肥量剧增,需氮肥量略减,因此要增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黄瓜坐瓜后,应重施肥,每结一批瓜需补充一次肥水。
3、根菜类蔬菜主要有萝卜、胡萝卜、蔓菁等,食用部分是肉质根。根菜类生长前期要多施氮肥,促使形成肥大的绿叶;生长中后期(肉质根生长期)要多施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促进叶的同化物质运输到根中,以便形成强大的肉质根。如果在根菜生长后期氮肥过多而钾肥不足,易使地上部分徒长,根茎细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蔬菜施肥的“三看”原则
(1)依蔬菜种类不同进行施肥:生长期长的蔬菜要多施基肥。基肥可翻入耕层中下部促使根向下深扎。由于有机肥的分解可不断释放养分供蔬菜吸收。匣果类瓜类蔬菜要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巧施追肥使其早发稳长;注重施后期肥以防脱肥早衰。生长期短的绿叶菜类应注重施速效氮肥使食用嫩叶肥大。根茎类蔬菜要注意增施钾肥早期追氮肥为注意适当否则会影响含糖量一般以明机肥为主前期追施适量氮肥中期追施磷钾肥或三元复合肥。***种地以种子收获为目的就注重磷钾肥的施用。
(2)依不同封进行施肥;砂土保肥力差施用速效肥时必须轻施勤施少量多次。粘土保肥力强可以重施并注意施用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透气性以利根系发育。
(3)依气候条件不同施肥;温度能够影响蔬菜根系对土壤溶液浓度的忍耐力。夏季秋季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才能施用否则会出现“烧根”现象。冬春季半腐熟的有机肥料施用后能继续放热有利于提高地温。雨量较多土壤湿润时可少量近根施入;干旱和土壤干燥时可稀肥多施或随水施用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蔬菜施肥不是一个简单用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确定回答蔬菜施肥这个问题时,有很多前题需要了解、需要确定;我们一旦对蔬菜栽培相关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要素有了清醒的认识,那么对于蔬菜的施肥就会轻车路熟。
首先我声明:我只凭我的真实经验、实践来共同学习讨论;
一 蔬菜是高肥水作物,因为它产出量大,不像大宗作物如粮食、棉花以釆收果实为目地;有许多残体回存于土壤,只收获了很少一部分果实,而且这些大作物一般生育期较长。
而蔬菜食用部分为多种多样,花、果、叶、茎、根;且生育期短,例如长江流域露地栽培也是三主作;保护地栽培更是增加复种指数,产出大,必须要投入大,肥料投入至关重要。
二 蔬菜栽培中的土壤环境
蔬菜对土壤的三相要求(固40%.液.32%气28%)比大宗作物严格,这就说明土壤中必须保持充足的有机质,以承载相应的营养、水分和通气结构。
三 施肥原则
我可以坦诚告诉你,施肥没有原则,定期补充有机质就是原则,原则的标准是平衡;合理施肥是平衡的探索:来源于多种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存量、水分、温度、品种及不同的生长环节,还有栽培设备条件,都需要灵活的调整施肥也是原则。要认识: 肥料可以是肥料,也可以是废料。
水产追肥原则?
1、养殖前期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作为基肥使用,肥效持久。后期以无机肥为主,因后期大量投饵,鱼的粪便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施用无机肥料对水质污染轻,肥效快。
使用肥料应溶解于水中全池泼洒,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据池塘肥瘦适宜掌握,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水温过高时不宜施肥。氮磷比例控制在3:1左右。高温期禁用有机肥以减少耗氧因子。
2、影响肥效的主要因子为水温、PH值、溶氧、底质、天气等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如20℃以下肥水较慢、PH7-8.5时肥效最好、溶氧充足时肥效好、壤土比砂质土更易肥水、晴天更易肥水,闷热和阴雨天不施肥。鱼病发生时不施肥;精养池可以不追加施肥。
3、7-8月份水色变浓后停用氮肥而单独使用磷肥,水质较瘦而氨氮含量较高的池塘应施加磷肥,以磷促氮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吸收池塘中氨氮。
4、通过施肥改变水体的氮磷比,控制恶性藻类繁殖(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在杀完蓝藻后,少量多次的补充磷肥也可减少蓝藻爆发),施加硅酸盐肥料促进硅藻等有益藻繁殖,抑制蓝藻等有害藻的爆发。
5、水体老化及时补肥,恢复藻类活力,适当补充水体碳源不足促进有益菌类繁殖,从而促进水体的肥效。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0-40cm。
7、掌握施肥后浮游生物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和顺序对水产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顺序为:浮游植物(4-5天)----原生动物-----轮虫(4-7天)、无节幼虫---枝角类(6-24天)---桡足类(7-32天),可以根据浮游生物的出现高峰,做到鱼苗适时下塘,有充足的开口饵料,增加成活率节约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