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花其实是一种付出与欣赏?
养花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室内装饰,更是一种需要不断付出的活动。从选择花种、挑选土壤、培育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花费精力和耐心。但是相信每一朵花绽放的那一刻,都会让人心中充满喜悦和满足感。
通过欣赏花的美丽和生命力,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因此,养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投入,更是一种心灵享受和启迪智慧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欣赏雨后花草的句子?
1、雨后的白莲却另有一种风***。莲叶上水珠滚来滚去,闪闪熠熠,如断线的珍珠。
苞子上清水滴滴,乍开的白莲,更出脱得晶莹可爱,银装素裹,光明似月。
2、雨后的早晨,树叶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梳理着身上的水珠。落下的水珠就像抖落人满身的尘埃和记忆沉沦的枷锁。
3、雨后那株红柳的花,经过雨水的洗礼,依然如燃烧的慧眼,沙柳还是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到了早上雨好像也下累了,慢慢地停下了脚步,它们有的在池塘里睡大觉,有的在屋檐下玩耍,还有的在草地上捉迷藏。
草地上的蜗牛都露出头来看看这些难得一见的小不点,小不点儿好像会变魔法,它把小草变得发亮,把小树变得干干净净,把天空也变得清澈了许多,把路上的小朋友也都加了一件外套。一场秋雨把雨后的早晨变得那么清新那么凉爽!
你拍摄或者欣赏的花卉照片风格是什么?
你好,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提问。
当下正是拍摄各类花卉的好季节,各色花卉照片层出不穷。
花卉摄影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成为一个独立门类,拍摄方法多种多样,粗略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类:
1.利用微距特写,展现花卉本身的质感和美感;
2.通过花卉与动物的组合,增强画面的生动感、动态美;
拍摄花卉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多看作品、多做尝试等方式,拓展拍摄思路,拍出拥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花花世界,百花争艳。不同的花,不同的人拍,千人千种。同一种花,一个人拍,也能拍出千般姿态,万般颜色。
风格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微距、特写,有的人喜欢无边花海,有的喜欢高调,又有的喜欢低调,个人认为能拍出花的美,又能有自己的领悟和创新,就能拍出不错的作品。
拍摄花卉没有定式,风格也可以灵活多变。
第一:选好构图,新颖的构图,好的角度,能更好的吸引观众。
第二:掌握好时间、用光,一般早晨、傍晚、逆光、侧逆光拍摄花卉比较好。
第三:多尝试,运用焦距、曝光、虚实、远近……拍出自己想要的特殊效果。
找出我的一组《花之约》,曾获快哉网手机拍摄一等奖,与摄友分享。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看别人拍的花卉照片,哪有自己亲***摄花卉照片过瘾呢?
当然,在自己不拍的时候,多看看其他人拍摄的照片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
我拍摄的花卉不少,大部分都是户外的野生花卉。城市景观绿化用的观赏花卉我拍的很少,因为大家都能拍,而且出门就能拍,所以我不会专门抽出时间去研究拍摄观赏花卉。
另外,大部分人拍摄观赏花卉都是逮住一朵花转圈儿拍……拍出来的效果大同小异。这也是我不太注重拍摄观赏花卉的理由。
花卉摄影,应该固定一种照片风格吗?
就我自己拍摄野生花卉的摄影经验而言,我是没有固定的风格的。因为,户外的野生花卉形态各异,具体怎么拍,需要根据拍摄时的光线情况和野花的形态、颜色,以及野花周边的生长环境进行构图。
如果非要给花卉摄影定义一种照片风格。我只能说,我是以“拍的好看”为原则。
户外的野生花卉,并不都是长得很好看的,也有长得挺奇怪的。比如大戟科的乳浆大戟(猫眼草)——花是绿的,叶子也是绿的,花瓣就好像是被对称的两组叶子拼起来的。果实成熟的时候,会噼里啪啦的炸开,洒得周围哪儿都是。你说拍摄这样奇奇怪怪的花卉,能用拍摄桃花杏花梨花那样的常规打法吗?当然不行的。
花卉摄影,新奇的拍摄思路也是一种风格。
摄影为什么好玩?因为摄影可以推陈出新。规矩是要守的,但是在守规矩的同时,还是要活学活用的。
拍摄花卉,尤其是户外的野生花卉,我也会像平时拍摄观赏花卉那样,用大光圈虚化拍摄主体的——不过这只是常规的玩法。
拍得多了,肯定是要思考的:这朵花,顺光可以拍,逆光能不能拍呢?那朵花,要用怎样的构图,才能在把花朵拍好看的同时,也能体现出茎和叶的姿态呢?蜜蜂来了,蝴蝶来了……怎么借用这些小昆虫,点缀画面呢?
其实,花卉摄影拍的越久,越想钻研新奇特的玩法——毕竟,谁愿意自己拍出来作品跟大家伙都一样呢?咱又不是成批量的印刷明信片,是吧?拍照还是要带上脑子才好玩。